`
行业新闻

私董会简史:同道精神的“西学东渐”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作者:admin       时间:2020-10-27 10:59

凡是参加过各类商学院和培训机构以及形形色色的商业协会、理事会的人,可能多少都听人说起过“私人董事会”。听起来高大上,有点神秘兮兮,以至于发展到后来,好像凡是在商业领域的小型聚会,很多都被加上了“私董会”这么一个后缀,所以关于“私董会”,也时常听闻良莠不齐、滥竽充数的抱怨。

 

其实,私董会是个舶来品。这棵“西洋树”在中国的土壤里落地生根,要从2006年美国最大的私董会机构伟事达(Vistage)进入中国说起。其后十多年不断生长发展,也出现了几家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机构,如领教工坊、55私董会、外滩董事会等等。到今年,中国最“古老”的私董会小组「伟事达001组」已有10年之久,这也标志着私董会在中国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

私董会简史:同道精神的“西学东渐”

但是,这个西方商界的舶来品究竟如何来到中国,有没有碰到“橘逾淮为枳”的尴尬?它到底对中国的企业界、企业家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未来又还能有多强的生命力?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好奇,我们做了一些关于私董会起源和发展的研究,采访了数位资深私董会教练,尝试理出一条脉络。

私董会简史:同道精神的“西学东渐”

从哪里来?

 

“从美国到中国”

 

1957年10月的某个早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位企业家罗伯特·诺斯(Robert Nourse)把4位企业家朋友请到他的公司开一个特别会议——帮助他做一个事关企业发展命运的重大决策。他相信5位企业一把手的齐心协力,一定超过他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的冥思苦索、闭门造车。

 

果不其然,通过讨论分析、挑战辩论,大家帮助诺斯先生看清了问题,理清了思绪,做出了决断。其后的企业发展证明了他当时决策的正确性,但诺斯先生坚持把成就归功于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家朋友的集体智慧。

 

为了让他的企业家朋友都能得到这样的集体智慧的眷顾,他把这一纯粹自发、偶然的朋友聚会固定下来,成为了一种定人、定期的小组活动,后来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20年后的1977年,定期参加这一后来被称为“私人董事会”小组的企业家人数达到了245名。经过20年,私董会成员人数超过了5000名。

 

2007年,已经进入了全球15个国家的这一私董会组织、经营者——“伟事达国际”(Vistage)在其官网宣称,成员人数已经接近15000名。

 

2006年,伟事达低调(几乎是默默无声地)进入中国,一年后成立了一家中外合资公司。新开张的伟事达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一个合适的CEO。

 

在上海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伟事达(全球)CEO 拉菲尔·帕斯特(Rafael Pastor)和从事了好几年一对一“总裁教练”的张伟俊从晚上九点多聊到了凌晨一点。这次谈话给了这位CEO信心:在中国,这个事儿能做。他同时邀请张伟俊出任伟事达(中国)CEO,但被婉言谢绝了,张伟俊说,自己只想做中国最好的教练,以及做出最早、最好的小组。

私董会简史:同道精神的“西学东渐”

2007年底,伟事达雇来了第一任CEO,但不到2个月他就“被”离开了,此后是长达1年的真空,直到2009年兰刚出任第二任CEO。伟事达(中国)在上海最为繁华的淮海中路的一幢高档写字楼里,装修了一个中规中矩的办公室。

 

新上任的兰刚的首要任务,便是挖人来做“私人董事会小组主席”。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张伟俊自然是最早被请来的教练之一,和当时其他几位教练不同的是,他是唯一坚持下来,把私董会小组做起来的人。2009年年中,他和另一位教练同行,前往美国伟事达总部参加培训;可回来不多久,这位同行的伙伴就被一家公司高价挖回职场,继续去做CEO了。

 

就内容而言,去美国总部的“私董会主席培训”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新鲜感,因为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内容,他都在自己职业经历的高校心理咨询课程中讲授过,也在国际管理咨询公司中实践过。然而,人员的组成和培训方式这两点,还是把他给“雷倒”了。

 

首先,没有料到的是,培训班的几乎所有学员,看上去年龄都比他大。这些来自不同西方国家的“老外”同学,不是刚刚退休的企业老板,就是正在考虑退休的CEO。

 

其次,培训的方式。与国内的理论灌输或案例教学大相径庭,较多采用“体验式”。课本很厚,但老师讲得不多,多数时间里,都是学员自己练习、模拟、讨论、互评。“那可是真枪实弹、刀光剑影,没法滥竽充数的。”天天要与那些来自以英语或其它欧洲语言为母语的CEO或前CEO们“PK”,一周下来,蜕一层皮。

 

让张伟俊印象较深的,是当时授课的两位“主教练”。一位满头银发,一位“一毛不拔”,都六七十岁的年纪了,还精神抖擞、气壮如牛,既幽默,又严厉,让人不得不服。

 

而最让他钦佩的,是这两位的“入门导师”,一位已经95岁高龄的“现役”私人董事会主席。当时他自己开车来到会场,在用一个半小时讲述他超过40年的私人董事会主席的经历之后,还用半个多小时时间回答了各种问题。当被问到长寿的秘诀时,他毫不含糊地回答:“全心全意为你的小组成员服务,做一位合格的私董会主席。迄今为止,我不知道还有比这更有效的长寿秘诀!”

 

培训结束之后,大概顾及到张伟俊是“东方世界”的唯一代表,学习期间表现又不错,老师答应了他“开小灶”的要求,亲自驾车数百公里,带他去观摩了两个加州的私董会小组。

 

在其中一个小组里,他遇到了一位有意思的长者。别人在介绍情况、分享经验时,一般都用“现在时”,唯有他,用的总是“过去时”。会议休息时一打听,才得知他6年前就把自己的公司出售给了一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并且正式退休了。

 

“那您还每个月都来伟事达干什么?”张伟俊很疑惑。“私董会已经成了我的生活方式,每个月来参加一天小组会议,已经是我正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欲罢不能呀!”这让他感叹不已,并且暗自祈祷,自己今后组建的小组中能多几位这样的私董会“忠诚卫士”。

私董会简史:同道精神的“西学东渐”

 

“001组建起来了”

 

在回国的飞机上,张伟俊开始“运筹帷幄”,一下飞机,随即投入建组工作。当时信心满满的他,自以为已经具备了应付各种困难的理论武装、技术支持及思想准备,用一个月时间把一个15人的私董会小组建立起来,完全不成问题。没想到接下来几个星期的实践,“迅速、无情地证明了我的幼稚和草率”。

 

他记得,当时别人问,谁是你们的专家教授,回答,我们不用专家教授;别人又问,在哪里上课学习,他回答,在轮流“坐庄”的各位小组同学的公司里;别人再问,那谁是我的未来小组同学,他回答,正在招募过程中,现在很难告诉您……有两次,差点被人从办公室里轰出来。

 

后来,他的“销售技能”有了改进,会把美国“原装进口”的视频放到董事长的办公桌上,弱弱地问一句:“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是否可以允许我邀请您先看看国际上其他公司老板是如何从私董会中获益的?”

 

有几位老板碍于情面,耐着性子看完了这个长达12分钟的视频,可没想到他们接下来的第一个问题就让他语塞:“怎么画面上看到的全是老外,中国人都去哪儿了?”他就只能不好意思直说:“我想建立的,正是私人董事会‘中国001组’呀!”

 

回国三个月后,在自尊心饱受摧残、自信心降到几乎零点之时,张伟俊终于见到了曙光:2010年年初,1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一把手,抱着“给面子”、“试试看”的心情,参加了“伟事达中国CEO私董会001组”的第一次会议。

私董会简史:同道精神的“西学东渐”

“伟事达国际”对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十分重视,特地派出前CEO到中国来贺喜并做主旨演讲。该“特命全权代表”虽然年已70,但耳不聋、眼不花,声音洪亮、腰板笔直,颇有点军人做派。

 

一问,果不其然,他是当年美国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在越南战场上带过兵、打过仗。退役后,创过业,做过多年的CEO。参加伟事达之后,既做过私董会小组成员,也做过私董会小组主席。在做了几年全职的伟事达全球CEO之后,几年前又回到了私董会主席的岗位上,埋头“甜”干,乐此不疲。这位老外的非凡经历让他们深深着迷,同时也让他们对即将开始的私董会活动充满憧憬。

 

受到他的鼓舞,轮到张伟俊发言时,他决定将之前准备好的优雅委婉的“主席致辞”束之高阁,改而用大白话开诚布公:我们私人董事会,既不是大学商学院、不是培训、咨询公司,也不是商会、行业协会或同乡会;既不是政府部门、慈善机构,也不是宗教团体或兄弟会。我们唯一的资源是我们企业家自己,我们是一个企业家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自助、互助性质的“合作社”……

 

两年后,一位小组成员告诉张伟俊,当时他的这个“开场白”,并没有起到什么正面作用,反倒是让大家对私董会的疑虑更加深了。他“老实交代”了当时内心的真实想法:既然给人家“忽悠”来了,又按人家的规矩把一年的会费提前交了,不妨将错就错,留下来看看这姓“私”名“董会”的家伙究竟有什么能耐吧。

私董会简史:同道精神的“西学东渐”

往哪里去?

 

“开枝散叶”

 

紧跟着伟事达的脚步,2011年,由肖知兴、朱小斌两位创办的“领教工坊”启程了。

 

当时他们正在探索如何将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的实践管理教育理念和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学习成长进行有机的结合,先后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开设了总经理课程(AMP),创办了实践管理研究会(AAMP)。从张伟俊那儿了解到私人董事会的模式后,他们决定把私董会作为领教工坊的一个重要模块。

 

领教工坊首个小组的前三次活动都在浦东干部学院,张伟俊应邀全程参与了这三次活动。第二次活动就来了一位功名显赫的“大人物”孙振耀观摩——他曾任HP惠普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时任海辉软件董事长(一年前孙振耀刚带领海辉公司在纳斯达克完成了IPO)。

 

几个月后,孙振耀带领的1202组扬帆起航。他又介绍了另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来尝试这份“领教”(领导力教练)的活,正是他的好友思科Cisco大中华区董事长林正刚先生,于是1203组的组建工作也紧锣密鼓开展了起来。到2012年6月底,领教工坊联合伟事达中国,在民营企业扎堆的无锡,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企业家私人董事会年会”。

私董会简史:同道精神的“西学东渐”

2013年4月,时任《哈佛商业评论》社群总监的陈雪频,发表了一篇名为《“私人董事会”助力企业一把手》的文章。这篇文章的成稿,源于陈雪频先后观摩了伟事达001组在安徽黄山、领教工坊1101组在上海浦东干部学院两次完整的小组活动,与张伟俊、肖知兴还有他们的企业家会员们进行了充分的探讨。这篇系统而深入的文章,在中国首次揭开了私人董事会的面纱,推动私董会这样一种“后EMBA时代企业家学习成长的最佳模式”从小范围的探索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当时在正和岛负责商学院板块的吴强,正急于寻找方法实现正和岛的愿景:“打造一个安全可信赖的企业家互助成长平台”,他看到陈雪频的这篇文章,正中下怀。

 

吴强物色召集了正和岛全国各地分支机构里有做私董会主持人潜力的岛民(企业家会员)聚在一起,邀请张伟俊给他们做了两天的培训。随后,吴强独自一人在一年之间跑遍了全国十多个省市,主持了近一百场私董会体验会。到年底,吴强惊喜地发现:参加过私董会体验会的会员和没参加过的会员,在正和岛的续费率完全不一样——参加过的超过90%,没参加过的不到40%,私人董事会对于会员黏性的价值太大了。

 

2014年初,《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记者曹顺妮发表了报道《私董会:需订制的私密“商学院”》,进一步推波助澜,也让大家关注到另一家机构五五私董会的存在。

 

伟事达进入中国之际,几乎同步在探索的就是这家落地在北京的机构“五五私人董事会”。创始人刘佳砚女士早年在沃顿商学院学习,一次暑期实习的公司老板是伟事达美国的会员,这位“贵人”老板再三建议佳砚和她先生开始私董会模式在中国的尝试。于是,2006年,刘佳砚夫妇在北京创立了「中国五五总裁俱乐部」,虽然最早没冠以“私人董事会”的名号,但其实已经开始效法私董会的模式进行探索。

 

刚开始的几年是最艰难的,刘佳砚自己做教练、招生,无论是从头建立企业家为个人学习成长社群付费的意识,还是低迷的销售转化率和市场反应都让她感到挫败,经过不断深度复盘,她决定围绕北京中关村的科技型企业专注做“小而美”的专业私董会。

私董会简史:同道精神的“西学东渐”

随着私董会在中国土地上逐渐展现出生命力,吴强不满足于仅仅通过更多场次的私董会体验会来普及私董会,他想要进一步系统学习私董会手艺和亲身实践长期固定的私董会小组。于是,他选择于2014年8月加入伟事达(中国)并出任CEO,在接下来10个月间发展会员和教练,推动会员从60人迅猛增长到160人,多开了八个固定小组,伟事达小组开始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领教工坊经过早期的探索,也开始发力扩张。2013年夏,辞掉德高动量机场事业部HRD工作的张明晶加入领教工坊担任副总裁,与首席运营官蒋晓捷搭档负责具体机构的运营事务。他们发现,最能让民营企业老板们知道私人董事会是怎么回事的做法,正是带领老板们真开一场私董会。

 

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北京、宁波,一场又一场的私人董事会“尝鲜会”,让民营企业老板们对这个正在流行起来的学习模式有了初步了解。紧接着,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和软实力研究中心董事长李天田搭档带领的1307组开启组建,则让传播能量巨大的互联网圈全都关注到了私董会的兴起。

 

2015年,领教工坊终于迎来了大丰收。趋势科技前亚太区CEO刘家雍担任1511组领教,华为副董事长、前首席运营官洪天峰担任1512组领教,知名战略学专家葛定昆教授担任1513组领教,华润创业前CEO黄铁鹰和华润零售前CEO唐旭东联合担任1515组领教,光明乳业前董事长王佳芬担任1516组领教,美特斯邦威前CEO王泉庚担任1518/1519组领教,前人众人总裁杜葵担任1520组领教。这一年建立的小组,比前四年加起来的小组还要多得多。

 

私董会突然横空出世在中国企业老板们的面前。同时,各类企业家协会、培训机构、商学院等等纷纷打起了私人董事会旗号,作为各种小型聚会的后缀,这个小众企业老板的学习模式,突然就在大江南北流行起来——私董会火了。

 

“大浪淘沙”

 

到2014年前后,私董会名气正盛之时,张伟俊却断言:“现有私董会90%将消失”。

 

当时,在他看来,关于私董会谁家正宗、谁家创新的讨论都没有必要,判断一家私董会做得好不好,用一个简单的标准即可:两年后哪家私董会机构还活着,哪个私董会小组还活着。

 

张伟俊自己对此的预测并不乐观:“这两年涌现的形形色色的所谓‘私董会’90%以上将在未来的两年内消失,活着的也会严重变形。更何况,现有私董会中的相当一部分本来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

 

当时还有一本颇有名气的著作《私董会2.0》,作者是商业咨询顾问穆胜。在2014-2016年间,这位三十多岁的青年才俊曾经创办过「胜宴私董会」,带领过2个私董会小组。2014年正值互联网思维如火如荼之际,私董会这种形式上类似国外团体戒烟戒酒的“Support Group”引起了穆胜的兴趣,他觉得,这种方式可以集结一群企业家,来共同探讨互联网转型的问题。

私董会简史:同道精神的“西学东渐”

在他看来,相比同伴学习,私董会的方法在企业深度的赋能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说服牛气哄哄的老板们,还是得用一些“教练式”的方式;一方面,私董会提供了一套能够调动集体智慧火花来解决问题的框架。

 

所谓“私董会2.0”,其实是一次私董会和商业咨询的“杂交实验”。最终以咨询背景见长的穆胜,认为自己的核心能力在于界定问题、做总结和提炼:“私董会的主持能力是伪命题,最重要的是理解行业。”据说,一些穆胜的粉丝,还在期待他的《私董会3.0》,但是穆胜已经停下了在私董会领域深耕的脚步,全力专注在为企业提供“全科医生式”的深度顾问服务了。

 

穆胜的选择也许正应了张伟俊的说法:“当下中国,想做私董会教练的基本不合格,合格的基本不想做。”

 

在他看来,在中国,真正的企业、真正的企业家的出现也就是近20年的事。20年前开始做企业的人,现在多在50岁左右,还没退休,而国外私董会的教练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此外,正如并非所有的优秀运动员退役后都适合做教练一样,优秀的企业家退休后也并非都适合做教练。合格的教练既要有实践经验,又要有理论素养,而众多习惯命令式、专制型领导风格的大佬们实际上是不适合做教练的。

 

基于此,张伟俊当时的预言是:也许再过5年中国的私董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橘生淮北”

 

现在,又过了5、6年,历经10年的适应和摸索,私董会在中国如何了呢?

 

一方面,大量曾经“挂羊头卖狗肉”的机构,很多确实都偃旗息鼓了,只有少数人、少数机构坚持了下来;另一方面,眼下很多热门的学习机构,如湖畔大学、混沌大学、得到大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纷纷引进了在私董会领域有多年经验的人才。

 

可以说,近年来,私董会在固定小组的传统发展道路方面进步不大,但它倡导的横向学习理念,以及它的方法和技术扩散进了更广泛的人群。

私董会简史:同道精神的“西学东渐”

而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中国私董会这个行业内还没有形成合力。吴强说:“也许做私董会的人本身需要成立一个私董会。因为这个行业还是初创期,互相之间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关系,还是需要大家合作。”只有更加开放和合作,这个领域才能进一步吸纳更多高层次的人才。

 

私董会这棵“西洋树”在中国的土壤里,也算是饱经了一番风霜。曾任联想人力资源总监、现在是伟事达私董会小组教练的王建国也认为,在当下,经过2020年的疫情,更多人会开始思考:面对无常,自己要“定”在哪儿?把自己的组织立在什么不变的东西上?这可能会刺激更多人尝试做更加长期主义的事情,私董会也是一样——让起源时的“同道神力”(the power of peers),真正地“西学东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能倚赖一人一事之力。

 

######

 

这是私董会在中国的第一个十年。

 

我们当然更加好奇和期待,接下来的第二个十年,又会怎样呢?

 

这些今天活跃在舞台上的教练们,他们还会在吗?张伟俊说:“七十多岁的时候,只要我还活着,应该还是私董会的教练。”他的预测会实现吗?“001组”还会在吗?其他超过5年的十多个小组,还会在吗?

 

哪些机构还会继续做私董会呢?可能会出现哪些“后浪”呢?

 

那些受益私董会的企业家们,会跟随美国前辈们的步伐,也开始做私董会教练吗?

 

到2030年,回顾中国私董会二十周年的时候,会不会还是由我们二人来执笔呢?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4787号-2
×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