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新闻

如何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来源:未知       作者:陈嘉男       时间:2019-06-03 13:45

 

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这是在我国当下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其中一个目的就在于解决我国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方式单一、农村缺乏持续发展动力的问题。它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化解我国城乡矛盾,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特色小镇建设是重要的着力点和支撑点,对于夯实农村产业支撑、传承提升农村优秀文化、弥补乡村公共服务短板、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既是城市问题的乡村方案,也是乡村问题的城市方案,其目的就在于连接城乡,打造“乡村风情”和“城市品质”的有机融合。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平台。因此,不论是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去审视特色小镇建设,还是从特色小镇建设成效中去评估乡村振兴的实现程度,都很重要且有价值。

 

一、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联性。

 

(一)地域空间重合。

 

乡村振兴的建设地域包括乡(镇)和建制村这两级行政单位。而特色小镇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主要建设地域亦是在乡镇及农村区域。乡村振兴对于乡村地域的综合利用价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于现在的乡村地域布局必须进行翻天覆地的重新构建。特色小镇地域空间建设模式对乡村振兴的空间地域重构起到积极示范作用。农村地区重建包括3 个层面:第一,人口、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的布局规划;第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整合优化;第三,由上所引发的产业人口治理体系的重构优化。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不仅适应乡村区域发展情况,还达到了城市文明建设要求、高效集约化利用土地。特色小镇的内部空间主要分为核心产业园区、休闲聚集区、产业延伸区、居住发展区。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对于推动乡村地域空间的升级重构具有示范作用。另外,特色小镇作为城乡之间新的增长极,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城乡之间的空间布局。

 

(二)发展客体一致。

 

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明确乡村振兴的客体。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的以“五位一体总布局”作为其基本发展内容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客体。特色小镇作为产城融合发展平台,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发展道路,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核心,兼顾特色文化、特色社区的打造,延长产业链,融合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由此不难看出,特色小镇是一种促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创新型综合发展战略。

 

一是以特色产业为载体促进产业兴旺。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动力来自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利用其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美丽环境发展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下,特色产业对促进农村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结构和产业联系起到了积极作用。市场主体地位的强化,优化了产业组织,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人才的引进和现代生产技术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产品创新和经营方式的创新优化了产业结构;特色产业价值链延伸后,产业联系不断优化,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

 

二是以特色小镇为平台促进生态宜居。特色小镇的旅游功能对小镇环境的开发和生态的保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色小镇美丽的生态环境对广大乡村起到正面示范作用,乡村环境改善可以以特色小镇为样板,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加强农民环境意识教育,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落实县乡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同时,为了避开把特色小镇建设成为产业园区,小镇建设规划有居住发展区。所以,特色小镇发展可以更好地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使乡村更宜居。

 

三是文化特征推动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振兴不仅要求实现经济振兴,也要求实现文化振兴。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提高农民的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文明水平,继承和发扬优秀乡村文化。特色小镇建设与传统“镇”发展模式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特色小镇注重彰显文化内涵与魅力,发展文化经济。不同地区的特色小镇需要探索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嫁接文化创意表达方式,使特色小镇避免同质化倾向,形成独特的文化标签。利用这些文化因素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大大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农村文化的宣传,完善农村文化服务。

 

 

(三)发展路径相同。

 

任何一项国家发展战略都有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实施战略,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的指导原则中都明确指出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推动、和谐共生的发展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地域发展差异大,这一点在乡村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要科学把握地域差异,不要照搬照抄,要实事求是,做好顶层设计。

 

(四)最终指向一致。

 

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城乡协调发展,即在城乡区域充分实现工业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城乡人口在收入、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所存在的差距,从而在充分减少因发展差距问题所导致的各类城乡发展矛盾的基础上有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特色小镇是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小城镇”建设的延续和新形式,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曾为之做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大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还是建设特色小镇的根本目的都是在充分实现群众物质与精神双重解放的基础上促使其形成参与经济发展的主体意识,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特色小镇作为区域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规划、人才引进、科技发展和融资建设上具有优势,这将极大地辐射农村经济,带动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升级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小镇特色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有利于吸引农民工返乡,增加农民收入。特色小镇吸引人才与资金进入,有利于推动社会保障体系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二、如何加强特色小镇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一)强化政策引导,化解资源瓶颈。

 

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为小镇建设和运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企业的主体作用,化解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一要搭建平台。立足特色小镇集产业、研发、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于一体的资源优势,政府要搭建城乡要素流动和集聚的平台,将乡村和城市的优势资源和高端要素加以重构,形成集聚创新人才洼地和高新产业高地,在创新集约高效的基础构建新型社区。二要开拓投融资渠道,规避债务风险。要通过市场化运作,规范开展PPP项目,并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合法融资渠道,解决特色小镇开发资金不足的问题。三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扩大辐射区域。特色小镇是连接大城市和农村不可跨越的重要结合部分,要通过稳步推进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周边乡村的公共服务质量,扩大特色小镇的辐射区域,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发展。

 

(二)强化政府监管,构建“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开发和运营过程中,涉及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公共服务配套等多项建设,要构建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监管“三位一体”的科学管理模式。一要做好用地规划和产业规划,提高规划建设用地投入强度,严控房地产倾向,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二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中期建设过程中,坚持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要求,保护当地资源环境。三要加强运营监管服务,以企业为主导是当前和未来特色小镇的运营主要模式,充分发挥政府有形手的调控作用,加强对小镇企业的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服务,引导小镇建设、企业发展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生态化的道路。

 

(三)打造独特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特色小镇要有特色产业支撑,并与旅游业、文创业、休闲娱乐产业相融合,形成高效的产业集群。一要优化产业政策,构建区域产业体系。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和科技创新资助等形式,加强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和引导,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及产业间的壁垒,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强产业活力,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从而打造出独特的产业生态,做精做强特色产业,避免同业同态的发展。二要构建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形成人才、资金、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产品与客户等多方互动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激发小镇的创新能力,成为人才、资金、技术集聚的创新创业高地。三要利用互联网+,打造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人才、资金、科技、产业、市场信息平台,合理配置优化小镇资源,实现与外部各资源信息的无缝对接。

 

(四)以人为核心,营造创新开放、绿色共享的人文环境。

 

一要突出非遗特色,挖掘文化功能。文化产业是特色小镇的主导产业之一,特色小镇要保护和传承当地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产业,展示特色文化基因,增强特色小镇的独特性和异质性。二要推进“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提升社区智慧功能。特色小镇不是产业园区,而是集成“三生”为一体的综合功能体,要合理规划“三生”空间,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加强社区文化、公益性文化的宣传,提高当地居民和企业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人文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三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要营造开放、创新、绿色、共享的企业文化,强化企业对员工、政府、自然环境、消费者及公众的责任,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内化为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4787号-2
×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