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M.视点

文旅地产如何盈利?

来源:中原品牌会       作者:飙马中国       时间:2020-09-09 16:13

面临城市地产调控重压,很大一部分资金流向远郊文旅地产洼地,文旅地产已成为地产行业的新引擎和突破口。

文旅地产开发模式在国内尚未成型,正在探索期,缺少可供借鉴的普适模式,房企急切希望找到一条突破困局的文旅地产成功之路。

换个角度理解,对文旅地产是非的探讨也就是对其如何走向成熟的思考。

文旅地产的“两难境地”

1、近了拿地难,远了销售难。

地段价值是房地产最核心的价值,也是房企角力的关键点。对于依托特殊资源的文旅地产而言,城市近郊符合条件的土地资源原本就非常稀缺,更何况加上僧多粥少的白热化竞争,拿地难度不言而喻。

但是一旦项目远离城市,必然会面临销售速度慢的难题。高层决策者经常会遇到这样左右为难的两个方案。

通常来讲,以下两类文旅地产的安全系数最高。

第一类,大城市周边的文旅地产。中国文旅地产的第一波市场高潮不在远郊,而在近郊。无论市场如何波动,临近大型城市周边的强势项目进可攻、退可守。特别是一旦价格洼地遇到旅游亮点,想不畅销都难。

较典型的是华侨城欢乐谷主题公园模式的成功,最基础的条件就是临近一线城市人口密集居住区,从深圳到北京到上海,潜在客群均得以充足保障。

未来随着大城市周边旅游资源的消耗,位于一线城市周边1-2小时左右的二线景观型城市将成为文旅地产热点,这些地方复合国际化的5 2生活趋势。例如上海周边的杭州、广深周边的惠州等地,现在已经成为文旅地产开发的热点区域。

第二类,旅游知名度高的景区。远郊文旅地产的破局之处在于依托全国知名旅游景区,抢占稀缺景区资源,借势区域知名度带动项目知名度。

例如万达在西双版纳、雅居乐在海南的布局均属于此类。只有知名的景区,才有充足的人气,只有充足的人气,才能支撑文旅地产。并且随着景区接待服务设施的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文旅地产项目的配套短板。

不论是沿海的三亚、青岛,还是内地的武夷山、千岛湖,文旅地产的发展与旅游的发展均显示了非常高的伴生性。因此,选择高知名度的传统旅游景区开发文旅地产相对更为理想。

短期升值难,长期周转难

文旅地产本身隐含着区域运营的概念,催熟区域得到市场认知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短时间内难以有较大幅度的升值。而一旦项目开发周期拉长,房企资金链能否承受就成为关键的现实问题,因大盘项目销售不畅导致资金链紧张的企业不在少数。

这就引出一个更深层面的话题,究竟应该旅游先行还是地产先行?理论上来讲,应该是旅游先行,从改造区域环境和配套的角度出发,提升人气和认知度,等区域达到一定成熟度时再进行地产开发。

但对于以高杠杆、快周转为目标的房企而言,坐等升值的方式并非正道。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沉淀是任何一个房企都无法承担的。

毫无疑问,现实中均采用地产先行的模式,放弃追求最大升值空间,首选将升值预期让利于客户从而快速回笼资金,甚至恒大等开发商在项目一期不惜亏本快速去化。但这也只是权益之计,项目后期的持续推动一定与旅游运营成效密切相关。

纵观成功的文旅地产项目,依托传统旅游景区成为不二的成功法门。从海南到云南,开发商均是清一色的抢占景观,涌现出海景系,雨林系、温泉系、古镇系等不同题材的文旅地产项目。利用外部旅游资源,将房地产物业升值,能够更快的形成消费吸引力。因此,文旅地产的本质还是离不开“旅游”二字。

总之,如果打算进入文旅地产,首先要考虑能否潜下心来做旅游,如何达成旅游和地产的平衡,如何实现“依靠旅游拉动地产,凭借地产反哺旅游”的良性循环。

文旅地产的客户特征:“五多五少”

1、外地客户多,本地客户少。

文旅地产通常选址位于偏远区域,一般处于非传统居住区。单纯以居住属性覆盖的区域客群范围有限。一方面是因为数量不足,另一方面购买力和投资意识也有局限。即使可通过本地客群实现部分前期走量,但是对于项目后期却无法形成足够支撑。所以文旅地产一定要跳出区域,将目标锁定在更大范围内的外地客群。

没有任何一个文旅地产项目只认定本地客户即可清盘的,反而多是因为外地客户开拓不力而导致销售惨淡。这就决定了文旅地产项目客群开拓的重心是一种外向型的模式,在销售渠道和营销策略上不同于传统项目。

2、避寒需求多,避暑需求少。

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气候,排除舒适的春秋两季,夏季超过38 度的高温天气较少,相对而言寒冬尤为漫长。这决定了避寒的人群基数远远大于避暑人群。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仅有的少数几个亚热带景区成为度假热点,催生了三亚的东北避寒度假现象。旅游市场这种季节性的南北对流特点,也导致了文旅地产度假需求也是避寒大于避暑。

可以预见,北方的旅游度假市场发展速度和成熟度今后仍然将滞后于南方,而且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3、投资成份多,度假成份少。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文旅地产客户多持有度假兼投资的置业理念。购房的出发点是房价不会下跌,最注重产品是否有升值潜力,文旅地产“被承担”了资产保值增值的功能。究其原因,是由于居民投资渠道有限,银行存款量不断刷新历史记录。

因此文旅地产逐渐呈现平民化特征,更多的普通中产阶级加入到文旅地产消费群体中,十几万的首付对于一二线城市的购房者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门槛,特别是对于房产升值的普遍预期,加速催使更多的中产阶级成为来文旅地产的业主。

4、两极需求多,中间需求少。

文旅地产产品需求逐渐呈现两级化,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式需求分布”特征越来越明显。从近期多个文旅地产项目的市场反应来看,最受市场欢迎的是低总价的小户型产品,次之是200平米以上的大型别墅,而处于中间位置的大三居、大四居的平层产品反而市场反应惨淡。

从置业目的分析,面积60-70平米、总价30-40万左右的中小型公寓最适宜投资,也可以兼顾家庭度假功能,因而成为客户首选。大型别墅多用于长期度假居所或改建为会所等商务功能,也受到市场的欢迎。

5、体验兴趣多,观光兴趣少。

旅游消费正处于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的过渡时期。虽然观光型旅游仍然是主流,但这已不能满足高端财富人群的休闲需求。趋势总是由少数人引领的,而文旅地产置业的财富人群多属于引领度假趋势的这少部分人。在见多识广之后,不再满足于观光,进而追求更高层次的体验需求。

因此,配置娱乐体验、健康体验、购物体验、特色休闲体验等复合功能的文旅地产产品更受客户青睐。

文旅地产“八大”关键成功因素

1、大盘。

没有大盘,难以成就文旅地产。

文旅地产往往由于地段偏远,交通生活配套不完善,消费者距离抗性明显。如果项目没有规模效应,就无法承担高成本的配套建设,即使好不容易催熟的区域也是为他人做嫁衣。

除非采用缝隙战略,选择成熟区域内大盘开发商的周边地带快速开发,低价走量。但这种方式在城市住宅领域有成功案例,而在文旅地产领域很难执行。除项目操作复杂外,来电来访不足就已经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做文旅地产要做好大盘长期开发的准备。可以采用先跟政府约地、分期投资的方式解决一次性投资巨大的问题。

同时,大规模文旅地产开发要找准长期市场定位点,综合考虑区域和景观资源的影响,例如迪拜、三亚、威海三地同为海景,但资源价值却有天壤之别,假如三地项目定位超标或不足均可能导致失败,通常项目品质定位不应过高于所在区域的景观品质。从而以更稳健的方式推进旅游大盘开发。

2、大配套。

文旅地产消费弹性大,客户对于品质的敏感度大大高于价格敏感度,亮点配套作为加分项目往往是促成项目成交的临门一脚。

文旅地产一定要重视以自建大配套弥补项目先天不足,以高品质的配套带动项目升值。有价格测试表明,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等高端对项目升值的带动作用可以达到30%左右。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雅居乐采用高投入换大产出的方法,旗下清水湾项目规划6个超五星级酒店、游艇码头、高尔夫球场等顶级配套,以复合式的多功能产品配置,成功驱动度假旅游大盘开发。

盘点成功的文旅地产项目,无论是“三菜一汤”(景区、高尔夫、主题公园,温泉)还是“六大引擎”(景区、酒店、温泉、游艇、高尔夫、主题公园),核心配套无非是为了实现五大功能:

一是住宿,通常都规划多个星级酒店;

二是观景,往往以大范围的自然景区为主,小范围的项目景观为辅;

三是购物,主题商业多兼顾生活配套和特色购物体验;

四是休闲,多数旅游项目配备高尔夫球场,而三亚半山半岛配置游艇俱乐部等高端休闲业态;

五是特色体验,即借当地产特色资源重新包装开发出亮点,如万达西双版纳的秀场、杭州宋城的演艺等。

最终通过上述五大功能的综合搭配,构建大配套体系,形成文旅地产产业聚合力。

3、大资源。

文旅地产建立于资源基础之上,资源挖掘或整合不足是目前多数文旅地产项目普遍面临的问题。从已有项目成功经验来看,有两类资源可以重点挖掘利用。

一类是自然景观资源。能够抢占一个区域最核心、最稀缺的景观价值,是文旅地产项目后期成功的必要条件。例如恒大已在14个城市的资源区布局19个文旅地产项目,而万达也大规模开发多个城市的文旅地产项目。

当然,在资源的选择上要以景观类资源为主,因为现阶段刚进入休闲度假旅游阶段,自然资源对文旅地产是驱动价值仍然高于人文资源,像西安兵马俑、某些古村落等人文资源尚无法构成驱动文旅地产的核心因素。

另一类是嫁接商务资源,会议驱动的文旅地产一再验证了其巨大的价值,如博鳌论坛、昆明世博会等。结合会展产业链,有助于形成优良的会展旅游氛围,并且通过完善的基础商业配套建设,迅速提升区域价值能级,从而对文旅地产项目形成长期利好。

4、大内涵。

文旅地产的出路在于鲜明的主题,能够让人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这是文旅地产形成特色竞争力区隔的关键因素,也是最难以达成的领域。业内也一直批判文旅地产项目大多内涵不足,没有灵魂,但目前仍然没有出现几个真正主题鲜明的项目。

客观来讲,即使知道旅游文化对文旅地产的拉动价值,而建设主题文化是投入大、见效慢的大工程,所以不管在主观意愿还是客观条件都存在一定门槛。

但是,讲故事、吃软饭是文旅地产必不可少的功课。有些资源是可以进行嫁接式的应用,例如植入当地特色文化,通过当地较有影响力的历史、民俗等提升项目的价值品味,可以在项目举办有影响力的大型特色节庆活动,例如西双版纳的泼水节等少数民族文化嫁接。

5、大整合。

文旅地产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关系错综复杂。房企承担着品牌的塑造和管理、持有物业的经营管理、地区开发各方利益的协调管理等重任。如果无法理顺这些关系,文旅地产的深入开发将会遇到瓶颈。需要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才能保障顺利开发和运营。

除了政府、设计院等传统地产的多个接口外,在内部运营方面需要整合酒店运营商、主题公园运营商等合作资源,在外部资源导入方面需要整合旅行社、周边景点等协同资源。

为了确保长周期、高投入的安全性,部分开发商在投资初期便形成投资联合体,整合多种强势资源一同进行开发。例如万达和泛海、一方、亿利、用友、联想等集团的合作,这种文旅地产开发联合体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多方资源助力土地资源获取。

6、大蓄客。

相对城市住宅而言,文旅地产绝对属于窄众客群,缺少客户是项目常态,因此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文旅地产在销售方面需要翻越两座大山:一是大量蓄客,二是长期续销。

今后文旅地产的蓄客必将是全国范围内的大蓄客,在争取本地客户的同时,区域化乃至全国化营销能力将成为影响项目去化的关键。例如虽然文旅地产项目主要集中在3 2区域(三大经济圈,以及海南和云南),而项目客户则来自于全国各地。像海南的客户外地人比例就高达90%。

因此,只有扩大客源着力点、让营销的触角接触到更多客群,才能尽快实现销售。换句话说,异地布点的数量和拓展力度将决定文旅地产项目的去化速度。

短期的客户还可以想办法争取,但长期的客户从何而来,如何保障销售的可持续性?在广布渠道的同时,还需深挖老客户资源,通过老带新或重复购买支撑长期销售,这是文旅地产操盘者需要重点关注的突破点,进而解决长期续销的问题。

7、大运营。

文旅地产的主体产品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层是可见的物业,第二层是可感受的体验,第三层是可升值的资产。任何一个层面的运营水平都会关系到文旅地产的成败。

文旅地产项目前期经营状况的优劣,对后期投资消费者的信心也会发生关键性的影响。对于客户而言,信心往往比折扣更重要。让客户看到资产升值的空间,不管是项目品牌还是企业品牌。资产升值是文旅地产的原点,运营的关键是树立客户对项目的信心。因此,需要将长期运营视为文旅地产项目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好商业、酒店、主题公园等业态的运营。

对比目前已运营的文旅地产项目,全面运营能力多成为最受诟病的短板。往往是大地产小旅游,旅游项目的互动参与性差,人气难以提升。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质自然景观资源固然可贵,但更重要的是要强化客户的参与体验感。

对于一些有较强经营能力的房企而言,已经非常注重文旅地产长期开发中的后期利润价值,即不动产的租赁经营、旅游产品的门票和辅助收入、商业配套设施的收入等,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链条,实现多元化的盈利模型,实现长期获益。

8、大布局。

文旅地产由于上述固有特点,往往要经历8-10年甚至更长的开发周期。开发周期的拉长,导致投资回收期的滞后,拉低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因此,从房企项目整体配置来看,文旅地产应属于中长期布局的一类项目,需要搭配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以提供现金流和短期利润。

而对于更多的房企而言,文旅地产多属机会型项目,如果可行性论证可行,可以权衡考虑进行长远开发。但前提是需要充分考虑能否承受大规模、长周期的持续投入,方能在企业的大棋局下谨慎布下这枚重量级的棋子。

文旅地产靠什么挣钱?

文旅地产,能不能赚到钱关键还得看运营,当然土地溢价又是另外一说。

1、靠卖房和租房挣钱。

目前大部分旅游地产项目中,地产收益比重仍占主导。

1)卖房可以快速回笼资金。

这是地产项目的利益根本,所有的地产项目定位、开发,最终的利益首当其冲的必将是通过对外的销售来实现盈利。出售的物业类型可以有住宅、商业及写字楼,因为旅游开发让所在区域的价值得到提升,旅游地产的售价可以比其他区域高很多。据说,当上海迪士尼还只是一纸方案,周边的土地与项目便已经借风狂涨。

比如,地产业务每年为华侨城贡献约80%的利润,是其盈利核心,物业出售可快速回笼资金,有利于资金周转。但间接的价值创造中心还是旅游业务。

旅游地产策划专家宋平在讲到深圳东部华侨城的案例时指出:“讲到旅游地产,就不能不提它的社会效益问题。搞旅游地产不仅仅是企业保证自己经济效益的策略。

游客为什么能来这里玩,因为有东部华侨城;东部为什么这么快建起来?因为采取了旅游地产的产业整合路线,解决了卡脖子的资金问题。那些富翁们钱很多,又希望买这些所谓山里的豪宅,我们占很小一点点地方,给他们盖一点这样的房子,他们就很愿意把大把的钱扔给我们,我们再用这些钱给市民游客做出高层次的旅游区来,供大家享受,大家来了,东部收益了,又能给国家上缴很多税。

于是,一个旅游地产模式,不仅使企业经济效益大为提升,更能给社会提供文化服务,给游客提供休闲度假的空间,给政府提供新的税源,东部正是通过旅游地产模式,把富人的钱转移到公共利益上去,这样,旅游地产模式的终极意义才能体现出来。”

2)品牌影响力增加自持物业收益。

旅游地产中部分物业可以自持,取得经营性收入。比如主题酒店、Shopping Mall、会展中心等物业,随着区域价值提升,人气聚集,以及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其收益将不断增长。比如集合文化、旅游、商业的“万达城”,其核心业态除主题乐园外,还包括超大型商业中心万达茂、顶级舞台秀、9个度假酒店、酒吧街等内容。

3)低价拿地带来土地增值。

旅游地产项目一般位置都远离市中心,拿地成本相对较小,通过旅游开发和品牌价值的建立,所在区域价值大大提升。前期的低价土地成本,使得后期进行土地的二次转让或者合作开发时可以获得较高的土地增值。

2、靠娱乐赚钱。

迪士尼的营利模式十分特别,是特有的“轮次收入模式”,亦即“利润乘数模式”,指的是迪士尼通过制作并包装源头产品——动画,打造影视娱乐、主题公园、消费产品等环环相扣的财富生产链。

所有进了迪斯尼的客户都是重复消费的,就是滚动不断重复消费。其中,迪士尼主题乐园总收入仅占到集团总收入的30%以上,次于排名第一的媒体网络板块。

但根据福布斯的说法,迪士尼乐园的门票钱也就刚好更够覆盖运营成本而已。真正赚钱的地方反而是酒店、衍生品、食品以及饮料等等。在迪士尼乐园中,衍生品销售和游乐设施几乎是捆绑在一起的。

比如“星球大战”主题的游乐设施的出口就是一家非常大的衍生品销售商店。很多游客无法抵挡诱惑,而纷纷掏钱购买。据悉,电影《冰雪奇缘》中爱莎公主穿的裙子一年在美国的销售量达300万条,迪士尼光靠卖裙子就能挣到4.5亿美元。

房企转型文旅地产的劣势

1、拿旧有的逻辑去做文旅。

在拿地策略、客群的定位、具体项目运营等等方面,做文旅地产跟做住宅、商业地产的逻辑完全不一样,很多开发商转型做文旅,依然用住宅的生意逻辑,会带来很大风险,也是很多房企玩不转文旅的原因之一。

2、拿到了地就盲目扩大规模。

传统的住宅地产注重开发规模,因为旅游地产的地价很便宜,一拿上万亩,很多旅游地产项目建了一个超大规模的社区,整个项目全是房子,拉低了项目的度假价值,也破坏了环境和度假的氛围,容易陷入大规模的误区。

3、没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文旅地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环境整治、资源整合、产业重组和住宅建设,最终的目的是区域价值的提升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投资大回报周期相对较长,运营和服务非常重要,而传统开发商习惯了开发销售型物业,对于持有型物业的运营并不擅长,想很快看到回报是不现实的。

文旅地产究竟如何做

1、找到资源是首要的。

文旅,顾名思义,要和文化旅游沾边,不像住宅、商业,只要有钱有人就能开发。文旅地产的首要是找到资源,而大城市近郊景观城市是未来热点。

国家规定的旅游资源分为五级,顶级的国家名胜区一般不允许开发。有些分级比较低的地方,拿地成本低,又有怡人的生态环境,更适合做文旅地产的项目。

除此之外,大城市的市郊临近一线人口密集区,客群得以保障,也适合做文旅地产。比较典型的就是华侨城欢乐谷主题公园模式的成功,而未来随着大城市周边旅游资源的消耗,位于一线城市周边1—2小时左右的景观城市将成为旅游产业热点,契合5 2的流行生活趋势。

2、不能只靠自己,多靠政府。

文旅项目通常占地面积大,如果在项目开发中能帮助政府落实相应的公共利益,政府通常愿意在地价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减少投入成本。

比如,华侨城惯常做法是在进入城市,将当地生态资源、景观元素进行包装,形成文化内涵;然后向政府推销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业,获取大片低价土地;之后开发以主题公园为主的旅游地产项目,催热当地经济,提升土地价值;借助旅游产业发展,开发商场、酒店、商业配套等业态,进一步拉动消费,提高土地溢价;同时在旅游项目周边实施分片区多次住宅开发,获得高额地产收入,反哺旅游业发展。

通过“文化旅游-商业-地产-文化旅游”的创新模式,华侨城有效地降低了土地成本。早在2009年,华侨城的拿地成本就不足销售价的15%,远低于保利、万科、金地的24%、27%、32%。

3、找准客群,进行项目定位。

1)城市观光娱乐为主:城市主题公园/酒店

以城市观光娱乐为主的项目,通过将城市主题乐园与品牌餐饮美食街、五星级酒店、购物中心、大型电影院等不同的业态整合在一起,创造一个独具吸引力的区域性休闲消费中心——休闲Mall,以此带动写字楼和住宅地产的开发,这种模式一般位于城市中心或中心城拓展区的地块,比如华侨城欢乐谷。

2)休闲度假为主:旅游景区/酒店

以生态别墅或古村落为载体,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在一种独特的文化意境里享受时尚度假的体验,这种适合短途休闲度假,强化了过夜以及居住功能。

3)高端人居为主:旅游景区/酒店/高档住宅

在城郊的风景优美之地,建立简单的观光、游乐、休闲产品以及酒店、餐饮、购物等,形成高档人居旅游社区。旅游功能偏弱,主打居住。

比如观澜高尔夫项目,其对于休闲地产的带动作用极其明显,除了球场本身拥有极好的景观资源外,更为主要的原因是高尔夫球场是重要的高端政务商务休闲交流的平台,能够引发高端休闲人群的聚集,凸显品质性。

4)复合型:旅游小镇

主题文化小镇,主要是古镇、古街区,或者新打造的小镇。其核心是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凸显独特主题风情的文化小镇,以小镇为载体,构建文化休闲平台,提升吸引力,进而带动小镇外围的休闲地产,如丽江大研古镇、成都宽窄巷子、上海朱家角古镇、成都芙蓉古镇、楚雄彝人古镇。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很多古镇进行休闲化升级与城镇化发展的主流途径。

能不能赚到钱关键还得看运营

1、前期放在地产项目上,较快回收投资。

在项目运营前期,重心应该放在房地产项目上,一般五年内要把销售型住宅售完,已达到快速回收投资的目的。相对城市住宅而言,旅游地产绝对属于窄众客群,缺少客户是项目常态,因此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今后旅游地产的蓄客必将是全国范围内的大蓄客,而项目客户则来自于全国各地。异地布点的数量和拓展力度是决定旅游地产项目去化速度的真正因素。

2、逐步加重旅游项目运营。

在销售住宅的同时,加重对旅游项目的运营。由于旅游地产涉及的领域比较多,在内部运营方面需要整合酒店运营商、主题公园运营商等合作资源,在外部资源导入方面需要整合旅行社、周边景点等协同资源。

3、转入长期稳定的旅游运营部分。

住宅产品销售完成之后,项目重心完全放在旅游运营部分,将长期运营作为旅游地产项目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好商业、酒店、主题公园等业态的管理,进入长期稳定的经营阶段。

4、建立自己的IP产业链。

得IP者得天下,华谊总裁王中军曾说:“谁能提供最优质、最丰富、并拥有品牌影响力的娱乐内容,谁就能拥有最大的用户粘性,创造出最大的商业价值。”这句话用在文旅地产上也适用。

如果没有迪士尼自建IP的实力,可以通过引入IP概念来打造自己的产业链。比如影视主题、动漫主题、文化主题等。比如海口观澜湖的冯小刚电影公社等。

文章来源:中原品牌会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4787号-2
×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QQ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