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资讯

特色小镇岂能沦为“地产小镇”?


 

一、变了味儿的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自2014年兴起到现在,刚好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节点,之所以把过去一段时间称为特色小镇的野蛮生长期,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房地产化问题较为明显,因为在行业利润率普遍下降的今天,房企都在探索多元化的发展道路,相对来讲,“特色小镇”开发与房地产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市场上迷茫的地产商们都在寻找一条合适途径突破特色小镇建设,一时间,特色小镇变得炙手可热。

 

然而在这一风口的推动之下,虽然小镇的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也有不少开发商打着特色小镇建设的名义圈地。本应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小镇,最终建设出大量的住宅,做出来的是“假小镇、真地产”。

 

其次的问题是过于追求高大上。当下的特色小镇风潮中,有这样一种趋势,就是大家都在求新、求高大上,主导产业很多都是以虚拟经济、机器人等新产业为主,但是其实很多地方并没有这样的产业基础,一味求时尚、求新颖、求高端,很容易让特色小镇概念化、虚无化。

 

第三就是没有产业。特色小镇最终的落脚点和根基还是产业集聚。现在的特色小镇都在强调环境、文化、旅游等等,而忽视了产业和特色。比如很多旅游小镇,真正形成的其实是消费集聚,集聚不了特色产业,而这些所谓的特色小镇其实就是度假小镇,还到不了特色小镇的层面。另外,有些小镇把原本的产业基础进行简单升级,将类似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装到小镇的概念里,这种嫁接形式强调了产业,但缺乏特色,最终的成品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国家四部委紧急发文纠错。

 

12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从严控制特色小镇房地产开发。

 

针对目前特色小镇定位不准、盲目发展等情况,《意见》提出,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

 

《意见》还强调了严控房地产化倾向,要求各地区要综合考虑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吸纳就业和常住人口规模,从严控制房地产开发,合理确定住宅用地比例,并结合所在市县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确定供应时序。适度提高产业及商业用地比例,鼓励优先发展产业。

 

这一意见的出台,可以说抓住了目前特色小镇建设的本质。

 

特色小镇,“特色”是魂。在住建部要求推荐的所有特色小镇必须满足的六项条件中,特色和产业需求是先决条件。这就决定了,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不在于房地产的开发,而在于产业的运营。无论是做文旅小镇、还是做产业小镇,其最终指向的都是产城融合这一发展模式,而非单纯的房地产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特色小镇能够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同时疏解大城市的城市功能。

 

部分开发商的圈地建房行为不但让国家未能实现发展特色小镇的初衷,同时也为本就库存量巨大的三、四线城市平添了大量住宅库存。须知道,特色小镇的发展一旦房地产化,反而会拉高土地成本,特色产业难以发展,最后会演变为房产泡沫。

 

三、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特色小镇。

 

四部委联合发文,无疑能发挥制约作用,但也不是没有漏洞可钻。目前,由于不少房地产项目并非以住宅地产的名义开发,“合理确定住宅用地比例”未必能限制房地产开发。更关键的是,如果由小镇方面对产业进行把关,不排除在利益诱惑下,对混入其他产业中的房地产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住宅用地比例”、“产业重点把关”外,还应充分公开相关信息。每个建设特色小镇的地方,应该详细公开规划信息、招商信息、产业信息、运营信息等,以便社会监督。同时,要把好特色小镇评选关,只有严把初选、复核关,才能把“地产小镇”挡在门外。此外,为防止通过审核的特色小镇“变味”,还要完善退出机制,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应及时取消特色小镇称号。

 

结语:特色小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大创新,是影响长远的发展理念和政策导向。建设特色小镇必须因地制宜地明确不同的培育重点和方向,根据不同的情况科学确定特色小镇发展重点。尤为重要的是,特色小镇应当传承重塑小镇文化,文化是特色小镇的“内核”,对历史文化丰厚的小镇,应注重保护历史、传统文化,做好传承、挖掘文化,形成小镇的文化认同。只有这样,特色小镇才不会失去特色,才不会沦为“地产小镇”!

Copyright © 2008 Perfcet Mark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04787号-2
×

欢迎拨打一对一免费咨询电话:

13816360548

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QQ咨询